頭條

[吳敬璉:銘記歷史,共創未來——新中國經濟的70年] 在過去70年,我們國家始終是在艱辛探索和應對挑戰的努力中度過的。效仿蘇聯模式建立起來的體制,曾使中國經濟發展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和難以克服的困難。只是因為改革開放以來實施市場化、法治化的改革,才使我們取得了今日的成就。
[魏禮群:新中國70年經濟社會發展回顧與思考] 70年來,我國在“一窮二白”的基礎上,以世界罕見的速度發展,工業化、信息化、城鎮化、市場化、國際化快速推進,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,經濟實力、科技實力、國防實力、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。經過70年發展,中國經濟總量在2018年突破90萬億元大關,占世界經濟的比重接近16%。
[劉小楓:美國“遏制中國”論的地緣政治學探源] 基于美國式的“東亞和平”秩序,當今美國的地緣政治學家大談“中國威脅”論,并無正義可言,只能說有他的道理而已。如果我們沒有認清這是一種什么道理,那么,我們就只能被迫在“美國和平”的前提下談論地緣政治博弈,除非我們的腦子已經把“美國和平”視為正義的秩序。
[張伯偉:艱難的歷程,卓越的成就 ——新中國70年的古代文學研究] 文學研究是一門獨特的知識體系,而古代文學研究者紛紛向歷史靠攏,向文獻靠攏,向考證靠攏。造成的后果之一,就是“治文學者十之八九不能品味原作”。在回顧70年古代文學研究的歷程時,這個問題是值得深長思之的。
[伍國:重思1900年使館被圍及義和團] “義和團”早已成了一個兼具正負面意義的政治隱喻符號,對有的論者來說,“義和團”似乎證明了中國人天然有排外基因;但是,義和團的愚昧并不能掩蓋自《天津條約》以來教案頻發的事實,也不能阻止進一步探討民教沖突的根源。與其說中國人“排外”,不如說“恐洋”,在中國文化中,“忍”才是一種被推崇的美德。
最新專欄所有學者專欄
上期專欄:賀陽
↓ 近期專欄
- 林安梧
- 張曉唯
- 余盛峰
- 路新生
- 龔鵬程
- 徐山
- 王雷泉
- 王長江
- 孟彥弘
- 隆國強
- 韓東屏
- 王鼎鈞
- 羅豪才
- 尤小立
- 吳冠軍
- 蕭三匝
- 朱啟臻
- 金庸
- 馬敏
- 韓星
- 白軻
- 胡小明
- 趙晨(社
- 伍國
- 張亞光
- 夏慶杰
- 徐勇(北
- 夏勇
- 蔣勁松(
- 葛四友
- 周乃蓤
- 高鴻鈞
- 龐春
- 王元豐
- 歐陽健
- 孟勤國
- 梅興保
- 李南央
- 張璉瑰
- 黃平
- 袁鷹
- 雷戈
- 朱正
- 張曉山
- 俞平伯
- 張培剛
- 楊憲益
- 唐小兵
- 王齊洲
- 彭誠信
- 鄢一龍
- 陳文勝
- 閻小駿
- 蔣高明
- 劉業進
- 肖靜寧
- 嵇立群
- 陸銘
- 朱富強
- 魏文享
- 朱英
- 陳映芳
- 節大磊
- 趙曉
- 顧昕
- 黃樸民
- 梅新育
- 高宣揚
- 江曉原
- 楊聯陞
- 朱海就
- 尼采
- 葉險明
- 杜威
- 何炳棣
- 顧頡剛
- 馮友蘭
- 邱興隆
- 王兆鵬
- 洪朝輝
- 吳承學